專題

標籤:

童年只有一個十年
如何抓著健康?

作者;日堯

如果財富、名譽和健康,是成年人的追求與選擇。那麼,對小孩子來說,這三項都不會是他們的選擇,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小小生命,也無法掌握,必須倚賴家庭和社會的供應。人們總是愛說:「人生有幾個十年」,而我更想說的是「童年只有一個十年」。可是,很多孩子連這匆匆十載,也無法安然渡過,更遑論人生有幾個十年。

回首全球從2000年至今的努力,根據聯合國在2015年發表的《千年發展目標最終報告》,極端貧窮人口「即每日倚靠不足十元港幣生活「已減少了一半以上,從1990年的百分之四十七,大幅下降至2015 年的百分之十四。可是,單看數字,還有八億多人每天僅靠港幣十元過活,以及近八億人每日捱餓。他們每個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最苦是正值發育和成長階段的孩子。

兒童的整全發展

宣明會的抱負是「委身讓孩子活出豐盛生命,祈求使每顆心靈宏志得以達成」。這也是建基於孩子可以健康成長,活得豐盛,以致他們有機會和能力去實踐志願。為此,我們的同工每天在全球近一百國家的各城各鄉,找著和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全因我們確信生命是可以轉化的,亦將有助兒童的整全發展。我們的四個「兒童整全發展願景」是:

  • 享有健康:長遠改善孩子健康,讓他們壯健成長;
  • 接受教育:給予孩子改寫將來的機會;
  • 感受愛:被愛與懂得去愛,在愛中建立自己;
  • 獲得照顧、保護,並有參與的權利:給予孩子安全的環境,有尊嚴地成長。


為了讓願景不離地,我們在2010 年為每個願景,確立了一系列衡量準則。並且,制訂了四個兒童整全發展的目標:
(一) 十二至十八歲的兒童福祉得以改善;
(二) 增加零至五歲的兒童免受疾病感染;
(三) 改善零至五歲的兒童的營養情況;
(四) 增加升讀中學及十一歲兒童的閱讀能力。

今年的《世情》專題,我們將逐一闡述,讓大家更了解宣明會的項目,如何以兒童為中心,助他們活出豐盛生命,並惠及有關家庭和社區。

兒童健康很難?

香港父母都關心子女的健康和營養情況,細心為他們準備吃的喝的,希望孩子可以營養充足地成長。可是,現時全球每九人,便有一人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因為食物的質量和/或數量的不足,歸根究底也是源於糧食不足、文化習俗、貧窮、健康不佳、水和衛生等問題,不僅有礙兒童生存和福祉,亦嚴重增加初生嬰孩的生命危險,並導致兒童感染傳染病「例如腹瀉、呼吸道感染疾病和瘧疾「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據估計因而導致約百分三十五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父母,都是無能為力或者不得其法,未能為孩子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食物,好像在布隆迪的基特加省,當僱工的艾麗絲去幫助其他農民耕田,一天大概賺到不足八元港幣的收入。要是遇上吝嗇的僱主,也試過只收到不足三元港幣的報酬,根本不足夠購買食物,以致三歲十個月大的兒子艾斯很少吃到早餐。

每天清早起床,艾麗絲就揹著艾斯,拿起鋤頭,外出替人耕種。因為沒有足夠食物供給孩子,她經常給兒子一些暫緩飢餓的小食,就是一片甜薯,用香蕉葉包裹著;有時幸運地可以找到一個牛油果給他。艾麗絲知道這些食物不足以餵飽兒子,特別是艾斯這年紀需要營養食物才能健康成長。但是這些小食可以防止孩子因肚子餓而哭鬧,讓媽媽可以繼續工作。

艾斯很少吃肉或蛋,少得連媽媽都不記得他是何時吃過蛋和肉。當她賺到錢,首要是買食物給時常空著肚子的艾斯。番薯是經常購買的食物,因為在相比區內其他食物便宜。雖然如果有選擇的話,艾斯喜歡吃豆和蔬菜,但是,他通常都只是吃番薯。一般來說,豆和蔬菜對艾麗絲都太貴,負擔不起。

艾麗絲希望可以飼養一些牲畜,例如雞或兔,就算家裡發生緊急情況,也可以變賣應急。如果孩子病了,她可以賣出雞隻賺錢,帶他去看病;她又可以煮雞蛋給孩子吃,讓他們可吸收均衡營養。艾麗絲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送孩子上學,好好學習直至畢業。但是,她現在最大的難處是如何為子女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令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同時,婦女的營養情況,亦會直接影響子女的健康情況。現時,全球人口約有一半是婦女,但在許多地方,婦女捱餓的機會比男性高。婦女不僅因飢餓而缺乏體力照顧兒女,懷孕時更可能誕下瘦弱的孩子,增加嬰兒發育不全和死亡率。兒童的成長有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長期捱餓將嚴重阻礙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令他們容易染病,更難以痊癒。

飢餓不單影響個人,更對發展中國家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長期捱餓令兒童身心受到永久創傷,甚至削弱長大後的勞動力,難以賺錢來幫助家庭脫貧和擺脫飢餓的循環。

飢餓孩子的早晨餐單

飢餓的早晨,我們很少嘗到。但是,這些孩子卻經常迎來飢餓的早晨!

熬過了飢腸轆轆的晚上,南蘇丹的雅嘉安靜地等候著媽媽預備早餐。

媽媽把早餐放在雅嘉手裡,竟然是一杯營養價值極低的熱茶,有時甚至連一杯茶也沒有。

阿琛和阿顏這對孿生兄弟,與父母及五個兄弟姊妹同住在南蘇丹。這天媽媽煮了粟米糊作早餐,是用宣明會派發的糧食援助所煮。

阿琛和阿顏不用幾分鐘便吃完了粟米糊,但是,這又怎能吃得飽!

布隆迪的艾斯很少吃早餐,媽媽時常都只是給他吃番薯充飢。

由於沒錢買營養食物,媽媽經常給艾斯吃甜薯充飢,防止他哭鬧而影響工作。

改善兒童營養情況

為了對抗飢餓問題以及改善兒童營情況,宣明會一直在受影響的地區,推行各類糧食保障項目,包括:

  • 提供糧食援助當遇上災難和其他糧食危機時,宣明會將立即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以幫助兒童和受影響的群體。當情況好轉,更會繼續幫助重建社區和提升社區人士的能力,讓他們可以長遠為自己和家人提供糧食。
  • 應對氣候變化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都是農民,因此,推行的項目都集中為他們提供各種農耕所需,例如抗旱種子、多元化種植和輪耕法、畜牧、保水和灌溉技巧等。這些都可以幫助農戶應對氣候變化,達致長遠的糧食保障,並能減低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等不良影響。
  • 穩定糧食供應宣明會也會幫助組織農民團體,進行營銷和儲存農作物,以增加回報和爭取折扣,亦可杜絕有人從中取利和農作物的損耗。同時,教授家長運用本地食材及新的煮食方法,以烹調食物,讓孩子吃得更有營養。並且,提供貸款和營銷培訓,幫助家庭發掘創業之途,例如開辦小商店或製作家具,以穩定家庭收入和糧食供應。

同時,也制訂了一系列改善兒童營養的策略,包括適當的母乳餵哺;透過個別或小組諮詢,改善兒童吸收營養習慣;監察兒童成長情況;管理社區嚴重急性營養不足情況;保障家庭的糧食供應、質素和多元化;協助改善耕種及家禽的生產;提供儲蓄及借貸的渠道等。


為母嬰而設的7-11措施

為了落實以上的策略,我們透過針對婦女懷孕至產後不同階段的七項措施,以及十一項針對兩歲以下兒童的措施,宣明會在全球工作地區上,因地制宜推行不同項目,改善母嬰的健康狀況。

7-11 措施

母親健康

  1. 充足營養
  2. 補充鐵質/葉酸
  3. 破傷風類毒素疫苗
  4. 瘧疾預防和間歇性預防治療
  5. 教導婦女適當的懷孕時機和生育間隔
  6. 杜絕蛔蟲
  7. 協助產婦獲得保健服務:產前產後檢查、專業接生、預防母嬰傳播、愛滋病毒/性病檢查

兒童健康(0-24 個月)

  1. 適當的母乳餵哺
  2. 基本初生嬰兒照顧
  3. 洗手
  4. 適當的補充餵食(6-24 個月)
  5. 適量的鐵質
  6. 補充維他命A
  7. 口服補液鹽/鋅
  8. 發燒時獲醫治
  9. 適齡的全面防疫注射
  10. 預防感染瘧疾隔
  11. 杜絕蛔蟲(+12 個月)


助兒童重建營養

在南蘇丹,宣明會為嚴重營養不足的兒童提供花生營養補充劑,助他們回復健康。

為了幫助患上急性營養不良的五歲以下兒童,我們則採用了「急性營養不良社區管理模式「(Community Management of Acute Malnutrition Approach)。患上急性營養不良的兒童通常是因突然缺糧而引致,而缺糧常由乾旱或其他自然災害造成。身體會出現暴瘦的警號,體重過輕跟身高不成正比。兒童由於缺乏足夠糧食,身體只能消耗儲存於脂肪中的熱能,最終引致身體機能崩潰。

宣明會的工作人員或義工監察著區內兒童的營養情況,並找尋急性營養不良的五歲以下兒童,透過在家治療的方式,提供簡易有效和成本較低的門診治療項目,為營養不足的兒童提供即食的治療性食品——花生營養補充劑,其模樣及味道與花生醬相似,常用於治療嚴重的營養不良個案。在定期監察下使用花生營養補充劑,可幫助急性營養不良的兒童,在數星期內改善情況。同時,宣明會的工作人員或義工,也會鼓勵家長為子女的用膳習慣及如何改善均衡營養。在2013 至2015 年期間, 便有五十多萬名兒童透過宣明會的「急性營養不良社區管理模式」,獲得治療。

適當的營養,無疑能為兒童建立強健體魄,安然活過十載的童年,給他們一個機會,實踐宏願。但是,營養不良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繼續努力,讓營養不足不再奪去五歲以下兒童的寶貴生命。

馬拉維的珍娜以往僅是吃芒果充飢,直至母親參加了宣明會的以工換糧計劃,才可以吃到玉米粉煮的食物。

一群布隆迪婦女參加營養小組,除了學會烹煮營養食物,她們還學習如何辨別營養不良的兒童。

總幹事的話

跟大家分享兩件開心感恩的事:一月去印度加爾各答探訪,探訪了社區發展工作及香港捐助者助養的孩子,探訪了貧民窟及宣明會協助下完成大學畢業的青年,但最特別是見了長大了的彩......

世路思潮

親愛的張姐(張艾嘉小姐):在宣明會工作二十年,遇到很多美麗的生命,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堅持,你是其中一位……1999 年台灣9.21 大地震後三四天,我隨著台灣宣明會......

世界之窗

十二歲的莫軒在印度北部的一間本地圖書裝釘公司工作,每日只賺到三十美仙。「我被圖書包圍,但我不知道裡面寫著什麼。」 莫軒說:「我渴望能閱讀這些自己整天運送的書本。」

苦難中同行

全球人口約有一半是婦女,雖然生產糧食的主要是婦女,但在許多地方,婦女捱餓的機會卻比男性高。由於飢餓,她們沒有足夠體力照顧兒女;缺乏營養的母親,又誕下瘦弱的嬰兒。

2016年度救援工作報告

[捐款何處去] 2016年極端天氣依然持續,加上地震和戰亂等,令世界各處災難頻仍。因戰爭而被迫逃離家園的人數創下新高,僅是敘利亞已有逾千萬人因內戰而流徙,他們仍然苦......

人物專訪

費頓先生(Mr. Wynn Flaten)在宣明工作了十八年,目前負責敘利亞的難民救援工作。眾所周知,那不是一個容易的處境。趁著他到香港探親,《世情》訪問了他。筆者......

中國心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盡楊花開!」從寒冷到溫暖,冬日就在「數九」的盼望中來了又去。村裡的孩子搓著手、跺著腳,一......

助養樂

我們常常鼓勵助養者寫信給孩子,因為他們渴望認識你更多。到底一封信,是如何從香港送到遠方助養孩子的手中呢?

孩子篇

齋浦爾區域發展項目中,一群積極和希望為社區帶來改變的青少年團體。他們是一個實質例子,說明透過監察整個社區的發展,他們是可以確保兒童在社區內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