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只有一個十年
如何抓著健康?
作者;日堯
如果財富、名譽和健康,是成年人的追求與選擇。那麼,對小孩子來說,這三項都不會是他們的選擇,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小小生命,也無法掌握,必須倚賴家庭和社會的供應。人們總是愛說:「人生有幾個十年」,而我更想說的是「童年只有一個十年」。可是,很多孩子連這匆匆十載,也無法安然渡過,更遑論人生有幾個十年。
回首全球從2000年至今的努力,根據聯合國在2015年發表的《千年發展目標最終報告》,極端貧窮人口「即每日倚靠不足十元港幣生活「已減少了一半以上,從1990年的百分之四十七,大幅下降至2015 年的百分之十四。可是,單看數字,還有八億多人每天僅靠港幣十元過活,以及近八億人每日捱餓。他們每個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最苦是正值發育和成長階段的孩子。
兒童的整全發展
宣明會的抱負是「委身讓孩子活出豐盛生命,祈求使每顆心靈宏志得以達成」。這也是建基於孩子可以健康成長,活得豐盛,以致他們有機會和能力去實踐志願。為此,我們的同工每天在全球近一百國家的各城各鄉,找著和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全因我們確信生命是可以轉化的,亦將有助兒童的整全發展。我們的四個「兒童整全發展願景」是:
- 享有健康:長遠改善孩子健康,讓他們壯健成長;
- 接受教育:給予孩子改寫將來的機會;
- 感受愛:被愛與懂得去愛,在愛中建立自己;
- 獲得照顧、保護,並有參與的權利:給予孩子安全的環境,有尊嚴地成長。
為了讓願景不離地,我們在2010
年為每個願景,確立了一系列衡量準則。並且,制訂了四個兒童整全發展的目標:
(一) 十二至十八歲的兒童福祉得以改善;
(二) 增加零至五歲的兒童免受疾病感染;
(三) 改善零至五歲的兒童的營養情況;
(四) 增加升讀中學及十一歲兒童的閱讀能力。
今年的《世情》專題,我們將逐一闡述,讓大家更了解宣明會的項目,如何以兒童為中心,助他們活出豐盛生命,並惠及有關家庭和社區。
兒童健康很難?
香港父母都關心子女的健康和營養情況,細心為他們準備吃的喝的,希望孩子可以營養充足地成長。可是,現時全球每九人,便有一人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因為食物的質量和/或數量的不足,歸根究底也是源於糧食不足、文化習俗、貧窮、健康不佳、水和衛生等問題,不僅有礙兒童生存和福祉,亦嚴重增加初生嬰孩的生命危險,並導致兒童感染傳染病「例如腹瀉、呼吸道感染疾病和瘧疾「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據估計因而導致約百分三十五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父母,都是無能為力或者不得其法,未能為孩子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食物,好像在布隆迪的基特加省,當僱工的艾麗絲去幫助其他農民耕田,一天大概賺到不足八元港幣的收入。要是遇上吝嗇的僱主,也試過只收到不足三元港幣的報酬,根本不足夠購買食物,以致三歲十個月大的兒子艾斯很少吃到早餐。
每天清早起床,艾麗絲就揹著艾斯,拿起鋤頭,外出替人耕種。因為沒有足夠食物供給孩子,她經常給兒子一些暫緩飢餓的小食,就是一片甜薯,用香蕉葉包裹著;有時幸運地可以找到一個牛油果給他。艾麗絲知道這些食物不足以餵飽兒子,特別是艾斯這年紀需要營養食物才能健康成長。但是這些小食可以防止孩子因肚子餓而哭鬧,讓媽媽可以繼續工作。
艾斯很少吃肉或蛋,少得連媽媽都不記得他是何時吃過蛋和肉。當她賺到錢,首要是買食物給時常空著肚子的艾斯。番薯是經常購買的食物,因為在相比區內其他食物便宜。雖然如果有選擇的話,艾斯喜歡吃豆和蔬菜,但是,他通常都只是吃番薯。一般來說,豆和蔬菜對艾麗絲都太貴,負擔不起。
艾麗絲希望可以飼養一些牲畜,例如雞或兔,就算家裡發生緊急情況,也可以變賣應急。如果孩子病了,她可以賣出雞隻賺錢,帶他去看病;她又可以煮雞蛋給孩子吃,讓他們可吸收均衡營養。艾麗絲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送孩子上學,好好學習直至畢業。但是,她現在最大的難處是如何為子女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令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同時,婦女的營養情況,亦會直接影響子女的健康情況。現時,全球人口約有一半是婦女,但在許多地方,婦女捱餓的機會比男性高。婦女不僅因飢餓而缺乏體力照顧兒女,懷孕時更可能誕下瘦弱的孩子,增加嬰兒發育不全和死亡率。兒童的成長有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長期捱餓將嚴重阻礙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令他們容易染病,更難以痊癒。
飢餓不單影響個人,更對發展中國家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長期捱餓令兒童身心受到永久創傷,甚至削弱長大後的勞動力,難以賺錢來幫助家庭脫貧和擺脫飢餓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