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看世界

標籤:

你的功課, 還是我的功課?

作者:羅乃萱

這天,乖孫到我家玩,但媽媽吩咐要幫他做功課。原來是一張十分簡單的工作紙,要求他按著虛線寫字。

乖孫是性急一族,拿著筆,草草完成。看到那些字,歪歪斜斜,很不像樣。

「來,來,再寫過,讓婆婆執著你的手,幫你寫!」說罷,立刻用橡皮擦擦去他本來寫的字,二話不說,執起他的小手。
「婆婆,等等,要問你一個問題!」他把手放下,瞪著他的大眼睛瞪看著我,問:
「婆婆,這是你的功課,還是我的功課?」小鬼居然敢挑戰我,但這個問題著實很「中的」。我猶疑了一下,回應道:
「這……這……是你的功課,不是我的!」
「所以我的功課就該讓我來做啊!」

對,對。婆婆不該干涉。

不知道在你跟孩子相處時,有否想過這個問題?這是誰的功課?這是誰的學校?這是誰的選科?這是誰的前途……

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有自己一套的「期望」,套上「為孩子好」的包裝,希望孩子成績好,表現出色,甚至可延續父母無法圓的夢,如一直鼓勵孩子彈鋼琴(因為自己童年沒機會學)、鼓勵孩子唸醫科(因為自己想當醫生卻考不上)、安排孩子到外地留學(因為過往家貧沒有機會)等,這些都沒有錯。但當我們這樣「對待」孩子時,還是有三點需要留意的:

會否妨礙孩子的獨立自學的能力:孩子的功課該自己做,就算出錯也是學習過程之一。如果我們處處幫他改正,交給老師都是那些「無誤」的功課,孩子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嗎?

會否攔阻孩子面對失敗的功課:當我們不斷介入孩子的世界,嘗試將他面前的攔阻一一拿掉,孩子少嚐失敗的滋味,卻喪失了面對失敗時的堅毅,會否得不償失呢?

會否窒礙孩子的夢想:見過不少孩子,他們的夢想其實是滿足父母的期望,卻埋沒自己真正想做的。更見過好幾位年輕人,唸罷父母想他們唸的科目(如會計、法律甚至醫科)卻毅然放下一切,追逐自己的夢想(如開咖啡店、當廚師、飛機師、網紅等)。

乖孫的問題,再次提醒我,不要過度插手。孩子要走的路還遠,他要學的功課還多,就讓他去碰碰撞撞吧!這樣,他才是真正學會啊。

總幹事的話

疫情後,社會復常,我們亦同時恢復到前線的探訪工作。首站,我選擇了中國陝西省。

世路思潮

在文學世界裡,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是津巴布韋的女兒。

專題

大家每日會花多少時間於飲食方面?我們大都習以為常地出外吃飯或叫外賣,甚至打開家裡的雪櫃,必定能夠找到吃的。然而,這一切是否理所當然?

前線工作

一群烏克蘭的媽媽把孩子帶到羅馬尼亞東南部的康斯坦察,一個名為「快樂氣泡」的兒童天地,為這裡增添歡樂的氣氛。

與脆弱同行

多年來,阿富汗一直飽受旱災影響,面臨嚴重的食水和糧食危機。近年,當地經濟全面崩潰,不但難以修建基礎設施,發展亦停滯不前。

捐款何處去

在2022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1,032萬元,支持越南3個區域項目及1個其他項目,逾7萬人受惠。

本地同行

筆者因著宣明會舉辦的「最緊要有營」活動,認識並有機會與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主席梁穎恩(Bonnie)談談本地兒童的營養問題。

孩子篇

依芙蓮3歲的時候,已經散發出足球員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