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同行

標籤:

助養是一件快樂事 - 訪資深助養者Della及Tony

作者:龔小明

有人行善,是因為愛,也有的看為責任;有人默默支持,也有人親身參與。你又是哪一類?

這些年來,認識了不少助養者,他們行善的初心或許不同,但是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總是已經將行善化成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他們快樂的泉源,而這正是助養者Della及Tony夫婦的故事。

助養難忘事

Della成為助養者逾30年,丈夫Tony一直全力支持她。Della坦言已經忘記了為何開始助養,她說:「可能是看見了你們的宣傳單張,或在電視、報刊上的推廣,便助養了一個孩子。」Tony補充著說:「在我的印象中,宣明會是我們首個捐款,也是支持最久的一個慈善機構。」

訪問當日,他們特地帶來了珍藏的助養兒童相片和信件,Della說:「整理才知道有這麼多資料和相片。現在我都網上寫信了,還可以上載生活照片給孩子。你們推出那個寫電子信件服務,真的很方便!」

談及難忘的助養經歷,Della拿起兩個非洲小孩的相片說:「多年前,我助養了這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小男孩,不幸地他數年後因病去世。而我一直不會特別提出要助養哪些地方的孩子,但這一次我真的很希望繼續幫助和關心這個家庭,於是,便致電請你們安排,最終我助養了他的弟弟,就是相片中的這一個,我還一直助養至他長大了。」

Tony則說:「這個柬埔寨的小女孩是我們2008年,參加你們舉辦的探訪團時,一起去探望過她和家人的。」雖然已經是15年前的往事,Della仍然記憶猶新,她說:「我們之前沒有到過柬埔寨,還記得出發前,你們的同工說可以帶小禮物送給助養孩子,我們便特別挑選了一對拖鞋。但是,原來9歲柬埔寨女孩的雙腳是這麼小的,無法以香港小朋友的成長比率作參考。那對拖鞋的尺碼對她來說實在太大了,這件事令我非常深刻。有些事情是你沒有親身去看過,是不會知道的。雖然我助養的小朋友很害羞,說話不多,但聽到她說知道我是她的助養者時,我已經很開心了。」

除了參加宣明會的支持者探訪團,他倆也在2015年,趁著紀念Tony退休的南美洲之旅,聯絡我們代為安排,探訪了他們助養的玻利維亞3歲小女孩,Della說:「助養女孩不是住在旅遊區,我們要專程乘車前往很遠的地方去看她。助養孩子當時年紀很小,我們主要是和她的媽媽傾談,了解她們的生活情況。現在,她已經11歲了。我回港後,一直都有寄信給她,還附上生活照片,讓她了解我的家庭和近況。記得其中一張我寄給她的照片,是我和母親的合照,她之後還特別回信給我的媽媽,令我們很驚喜。」她和丈夫希望日後有機會,探望他們助養的非洲孩子。

行善的選擇

在助養旅程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助養一名孩子,直至踏入樂齡階段,才開始助養數名孩子。Della說:「因為我們都比較幸運,不用太擔憂經濟情況。若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便要這樣做。我也不是特別有愛心的人,只是認為應該要做便去做,而丈夫也一直支持我助養孩子。」Tony回應著說:「30至50歲時,我的心態是儘量賺錢,儲蓄起來以預備退休生活。退休之後,我的心態改變了,不再思想如何去儲蓄,而是如何將金錢用得其所。若衡量自己有能力行善,譬如助養孩子,便應該多做一點。所以,我也鼓勵太太助養多一些孩子。」

參加助養計劃這麼多年,Della認為助養不算付出,「因為如果可以負擔,便不算付出;反而收穫是做了助養這件事情之後,令我很開心。」Tony亦說:「這正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所以,助養兒童給我們是開心的居多。我認為有些事情,例如助養兒童是必須持之以恆地去做,因為短時間是很難看見成效的。雖然貧窮問題絕非朝夕可以改變,但是,只要盡自己的能力持續去做,便可以幫助到一個或一群人。我也希望宣明會的同工能夠堅持下去,讓我們有一個途徑繼續去幫助別人。」Della補充著說:「做善事不要去計較所做的有多少,也不要因為自己所做的很小而不去做。因為如果你願意去做的話,便有一個孩子得到幫助了。」

總幹事的話

12月上旬,「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召開。隨著氣候危機愈趨惡化,我們今年也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威力...

世路思潮

「戰爭結束了,現在是不是好些?」2009年斯里蘭卡政府軍把北面泰米爾游擊隊管轄的大本營炸個稀巴爛,連根拔起。政府宣布長達26年的內戰結束...

專題

我們除了關心孩子有否接受教育的機會,也希望透過音樂、體育、藝術及語言等方面,啟發孩子潛能,讓他們向著全人發展的方向邁進...

前線工作

阿布•哈希姆成了流離失所的人,他失去了家園、失去了土地,全家都在捱冷。他試著尋找工作,鎮上卻完全沒有機會,所以一家人只能倚靠人道援助度日。

與脆弱同行

敘利亞小男孩塔米在14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為嚴重營養不良。他自出生以來,已經活在衝突不穩的脆弱環境中。

捐款何處去

在2022年,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4,923萬元,支持剛果民主共和國4個區域項目及13個其他項目,逾60萬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