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篇

標籤:

利奇與社區一同成長

原著:Rena Tanjung  黎狄敏撮譯

國家:印尼


摘要:十四歲的利奇和家人住在印尼南部。當地土地貧瘠,生活並不容易。這些年來,孩子都難以獲得教育和營養食物。

十四歲的利奇在家中排行最小,父親是農民,母親則是主婦,有時會編織帝汶傳統織布來賺錢,幫補家計。

「長大後,我想當警察。當上警察就可以維護法紀。」利奇興奮地談及他的夢想。

利奇一家住在簡單的房子裡,生活簡樸。他現於社區裡的一所小學唸六年級,非常喜歡上學。科學、社會、數學、宗教、印尼語、農業和繪畫都是他喜歡的科目。每天放學後,他也會努力温習。

「我喜歡科學,因為它讓我了解身邊的環境。」利奇說。

利奇喜歡和朋友一起玩耍,他尤其愛踢足球,每當有時間,他就會和朋友一起踢足球。

利奇因為參加兒童小組而認識宣明會,也變得愈來愈主動,在其他人前說話時,亦更有自信。不僅利奇,他的父母亦受益於宣明會的服務。他們主動地參加了育兒班,學習如何正確地照顧孩子。

「我們以前沒有固定居所,現在終於有一間可以長遠住下來的房子。宣明會亦教導婦女縫紉技巧,以增加收入。還會每個月舉行一次家長聚會,讓我們一起討論在社區內影響兒童的問題。現在,我們懂得怎樣好好照顧孩子。我們知道孩子的健康、教育,對他們生活有多重要。」利奇的父親麥斯說。

宣明會這十七年來在印尼的這個社區工作,改善社區內三千多名兒童的生活。透過生計改善、教育及衛生等項目,讓孩子活出豐盛生命。

「謝謝助養者!我比以前勇敢多了,可以放膽面對很多人說話。參與宣明會的活動之後,我也知道甚麼是兒童權利。」家長對孩子的看法也逐漸改變,好像利奇的父親,現在懂得如何為孩子提供教育和營養食物。

總幹事的話

七月升中及DSE放榜,有人快樂有人愁,不單是學生,還有家長。過去十多年,自己也經歷過兩個女兒共六次放榜的洗禮,似乎鎮定其實忐忑,似乎兩手準備其實內心慌失失。孩子考試......

世路思潮

經過近四十年大小戰役,阿富汗變成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宣明會2001年開始在阿富汗展開工作。

專題

五十多年前,印度男孩凱拉西‧薩塔亞提(Kailash Satyarthi)在校門外,看見一名孩子為人擦鞋,便問他的父親為何不讓兒子上學,答案竟然是「我從沒想過,我們......

世界之窗

八歲女孩瑪莉嘉住在非洲盧旺達南部,她的母親馬格麗獨力養育四名孩子,努力地為他們張羅生活所需,包括每天的飲食。

苦難中同行

每年的9月21日是聯合國所定的「國際和平日」,從2001年起這天更被定為非暴力和停火日。可是,自1981年設立這紀念日,全球很多角落至今仍然未能得享和平,而流離失所......

捐款何處去

烏干達為東非的內陸國家,與肯尼亞、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及坦桑尼亞接壤。1986年才結束了長達六年的衝突,新政府開始進行改革,以減少貧窮人口及改善經濟情況。......

中國心

小姑娘騎著自行車,獨自在院子門口玩耍,她穿著紅衣服,頭髮雖然紮著馬尾,但卻梳得有點兒亂。看到有人來,小姑娘把奶奶喊出來。她站在奶奶身後,眨著黑黝黝的眼睛打量著來人,......

助養樂

新學年來了,世界各地的助養孩子也整裝待發,學習新知識。宣明會身處各地的工作人員,明白孩子讀書遇上的各種困難和需要,亦為他們預備了意想不到的「上學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