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流離 誰憐戰火浮生?
作者:日堯
古語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無疑是一面鏡子,因為前車可鑑,但是,往往也讓我們看見重蹈覆轍的例子,特別是興起刀兵的戰爭與衝突,在近十年依然烽煙四起,敘利亞、南蘇丹、緬甸若開邦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的衝突,至今仍未平息。父母帶著孩子逃避戰火,倉卒離開家園,甚至逃離本國,頓變難民的場面,我們偶爾也會在傳媒的照片上看見,卻仍難獲得世界持續關注的目光。
飢餓與戰火交煎
縱觀全球難民人數已經高達近二千二百五十萬,逾半數為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從平靜安穩到流離失所,孩子每天過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生活,還記得在約旦探訪莎瑪的家庭,她與五個孩子從敘利亞逃難過來,由於沒有工作,只能倚靠救援物資渡日,她對我說子女已經兩個月沒有吃過肉了。看著她的孩子,都是如此瘦削,令我深深感受到飢餓與戰火,如何交煎著孩子的生命。
我們一直深信溫飽是所有人都應該享有的基本生存權利。過去十年,全球的飢餓人口在各國努力下一直穩步下降,但因著暴力衝突及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出版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17》指出,全球飢餓人口再次從2015年的7.77億回升至2016年的8.15億,其中4.89億人更居於受衝突影響的國家。換而言之,飢餓背後隱藏的是各種暴力侵害:戰禍、貧窮、氣候變化,令家庭無法給孩子溫飽,甚至危及他們的生命。
生活在暴力及衝突環境中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飢餓問題威脅,因為衝突是導致嚴重糧食危機和饑荒的主要因素,而在衝突長期持續的地區,飢餓和營養不良狀況則更為嚴重。僅是在2016年,衝突和內戰所造成的長期影響,已經逼使十三個國家的六千三百多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狀況,甚至急需人道援助。如果衝突地區再遇上氣候變化的衝擊,將進一步加劇糧食危機的嚴重影響。飢餓流離的滋味,我們亦不希望自己或孩子嘗到,也許從了解到關注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
嬰孩吃不飽足
沙瑪抱著八個月大的女兒沙華坐在用竹竿和黑膠布搭建的帳篷內,雖然棲身孟加拉難民營,母女暫時安全,但是,沙瑪憂心地說:「沙華這兩天都在腹瀉。除了人奶,她沒有吃過其他東西。過去一個月,我只能倚靠救援渡日,這些都不足以讓我給女兒提供母乳。以往我們在緬甸的村子裡,家中有牛奶、蔬菜及魚,讓我的身體有足夠能量來提供人奶,幫助他們發育成長。」
目睹戰火與死亡
孩子缺乏均衡營養
十一歲的索姆達說:「我做夢時,看見有人在奔跑、哭泣、喊叫和打架,我便被驚醒過來。」索姆達的兩個叔叔也在緬甸若開邦衝突中離世,她和家人則暫時棲身孟加拉的難民營內。索姆達又補充著說:「在家裡時,我常常吃米飯和魚。我喜歡吃魚,但我已經沒有吃米飯和魚一個月了。我們在這裡每天都吃著相同的東西。」
衛生情況危及健康
「我們席地而睡,帳篷用的黑膠布產生高熱,孩子患上皮膚病及偶爾會嘔吐。此外,這裡沒有可供婦女和孩子梳洗的地方,我們要在帳篷內用濕毛巾清潔。」扎美娜抱著兒子說。
痛失至親 前路茫茫
對於八歲的卡也、六歲的力莎達和四歲的羅尼來說,生活及生命就在一瞬間改變了。他們的雙親在緬甸若開邦發生的衝突中死去。以往,他們有父母親的愛和照顧。現在,雖然三人得以逃難至孟加拉,暫時與親戚同住在難民營內,但是,失去至親的傷痛仍然深深烙印,難以忘懷。
頓失孩子 不能磨滅的痛
五個孩子的母親阿爾瑪扎痛苦地憶述:「我們坐的那艘船還有半個小時的路程,就到達孟加拉了。一場暴風雨忽然在夜深的時候來臨,直至當早晨的曙光升起,海面才平靜下來。但是,我已經找不著七歲的山杜亞、五歲的加羅和四歲的山瑪琛。」對於亞爾瑪扎來說,時間好像停了下來,只是一瞬間,她就失去了三個孩子。但是,痛苦卻那麼漫長。
拉齊亞與子女從緬甸逃至孟加拉邊境的難民營帳區後,以為暫獲平安,但孩子卻險些兒被擄走,她猶有餘悸地憶述著:「帳篷沒有牆壁,其中一面更是完全敞開,而且,帳篷的物料很薄,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揭開。我還記得那個晚上,天很黑,只有月亮的微弱光芒。我們都睡著了,我把小女兒放在中間,其他孩子則睡在兩旁,忽然有一個人走進來,他想擄走我四歲的女兒菲扎。自此之後,我每時每刻都擔心子女的安全。」拉齊亞現在以木枝加固帳篷,還在帳篷兩側自製圍欄,希望可以保護孩子。
難民非常需要你的幫助,請立即行動,支持他們渡過難關!
年輕國度 難逃戰火流離
去年八月,緬甸若開邦發生的衝突,已經導致逾六十萬人逃至孟加拉邊境暫避,頓失生計,大多只有倚靠救援物資充飢,歸家無期。而敘利亞內戰至本年三月,亦已經長達七年,五百四十萬敘利亞人離開家園,逃至鄰國約旦和黎巴嫩等,有的敘利亞難民孩子是自出生以來,也未嘗過和平的日子。還有2011年才立國的南蘇丹,這全球最年輕的國家,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可以說是充滿活力的國家。可是,和平的日子並不長久。國家獨立兩年後,再次陷入內戰,至今亦已經延續四年多了。
在戰火下出生的南蘇丹孩子,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因為內戰至今已經導致四百多萬人痛失家園,包括二百萬人在境內流徙,其他則逃至鄰國,其中烏干達已經接收了超過一百萬名南蘇丹難民。但隨著上尼羅洲及中赤道洲衝突加劇,預計將有新一輪難民潮湧入烏干達及其周邊國家,為當地社區帶來龐大壓力。若情況持續,估計南蘇丹境內將有五百一十萬人陷入糧食危機,甚至達災難級別,表示南蘇丹人面對飢餓及營養不良的情況空前嚴重。
同時,經濟癱瘓亦令物價高漲,世界銀行指出南蘇丹在2016年八月的通脹率較2015年同期上漲了百份之七百三十,令數以百萬南蘇丹人急需倚靠緊急糧食援助,才能活下去。通脹在城市的情況尤其嚴重,例如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當地主要食糧高粱的價格,在2016至2017年間增加了六倍,令當地人民的生活百上加斤。
承如上文所述,如果衝突地區再遇上氣候變化的衝擊,將加劇糧食危機的情況。南蘇丹也因內戰及天然災害,包括旱災及水災的影響,於2017年二月時曾經宣告北部聯合州兩縣發生饑荒,縱然現已平息,但國內的糧食不足情況仍然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