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標籤:

有一種習慣叫做幫助人 — 訪大學時代開始助養的Angel

作者:龔小明



近月,偶爾讀報,看見一名陝西西安長安大學的納米比亞留學生舒雅,他在該縣進行扶貧義教後,領悟到幸福的良方是:「如果你想擁有一小時的幸福,那就睡一覺;如果你想擁有一天的幸福,那就去釣魚放鬆自己;想要一年的快樂?去繼承一份財產吧;但你要是想擁有一生的幸福和快樂,那就去幫助別人吧!」想不到接著訪問的資深助養者Angel,竟然正是一個深諳此道,助人為樂的幸福快活人。

我也有能力助人

Angel自從大學時代開始助養兒童,「我記得當時同班同學Kitty對我說,她透過宣明會助養了一個孩子,我聽到之後很感興趣,便一直追問她有關詳情。那時候,大學生都會替人補習,我也是這樣,於是,便用賺到的錢開始助養孩子,因為覺得真的很有意義。」她還記得自己助養的是一個非洲女孩子,看見她的照片時感到很開心,「因為忽然發現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也不用等到將來賺很多錢,擁有高薪厚職時才能辦到,學生也能做到呢!我記得那時每月的助養費不用二百元,想起也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當然對那時還是學生的我,這個費用也不少。但是,那時覺得很值得、很有價值,我就是這樣助養了第一個孩子。」

在接續的助養旅程中,Angel對其中兩個孩子的助養經過特別難忘,她說:「當時我跟男朋友(現時的丈夫)拍拖,他問我想要什麼生日禮物,我說沒有什麼特別想要的東西,他就主動助養了一個孩子,給我當作生日禮物。」因為男朋友知道她是一位助養者,所以,必然樂意收到這份有意義的禮物。接著的一年,男朋友也送上了相同的驚喜,令Angel助養孩子的數目不斷增加,更高興的是男朋友也贊同她的助人之舉。而Angel初時每逢加薪,都會多助養一個孩子,直至助養了五個孩子才停下來。她回想自己的大學時代、拍拖以至結婚這些人生重要的階段,助養孩子也好像陪伴著她一路走來,一起成長。Angel開心地說:「我助養的很多孩子也長大了!」


深刻體會「施」與「受」

Angel是資深的助養者,她從助養第一個孩子,至今已經廿多年。可是,直至今年初,她才首次主動參加宣明會舉辦的支持者探訪團。她娓娓道來箇中原因:「以往,我忙於核數和財務工作十多年,還有結婚和生兒育女,十一年前才正式放下工作,自此則忙於在家教養女兒。直至前年,小女兒入讀中學,大女兒亦於去年入讀大學,這兩年才開始覺得人生好像進入了退休階段,有了更多空閒時間,我便想起宣明會,如果有機會去探訪,也可以嘗試。我是一個基督徒,記得去年向神禱告,如有機會,我願意了解更多這麼多年的捐助,到底用於什麼地方,貧窮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的。怎知道不足一個月,便收到宣明會發出的短訊,內容正是柬埔寨探訪團。我詢問了丈夫的意見,他也非常支持我參加。其實,起行之前,我也很害怕身體不適應。但是,回來之後,真的慶幸自己把握了機會,大開眼界。」

這趟柬埔寨之旅,雖然只是匆匆數天,卻很難忘,Angel還寫下來與朋友分享,她說:「第一天來到宣明會在金邊的辦事處時,當地『助養兒童計劃』的主管便與我們分享他的願望,就是有一天,柬埔寨可以由受助國變成捐助國,以他們的經驗幫助其他國家。他的說話令我感受到那份熱誠,以及對祖國的愛,我認為他真正明白何謂『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他擁有長遠的目光,不只是流於多謝我們,也訂下了目標,希望將來有能力去幫助人,我聽到他的分享之後,真是非常感動。」縱然已經是多年的助養者,Angel此行對「施」與「受」亦有更深刻的體會,她說:「我們所到之處也有人熱誠地向你道謝,我覺得自己受之有愧,因為不是我們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我們生於香港,他們則生活在較貧困的角落;我們這群助養者所做的,只是把有餘的拿出來,又何用說多謝!」

對孩子的Vision

親身探望助養孩子,相信是很多助養者的心願,Angel此行也如願以償,她說起助養孩子高索都發出會心微笑,「我很高興能夠見到高索和他的爸爸,還有機會與他們吃飯,閒話家常,我還問及父親對高索的將來有什麼期望,正如我對兩個女兒也有期望一樣。」

「回想我的父母都是新移民,讀書不多,來港在工廠工作。他們不懂得對我有什麼期望,例如女兒可以上大學,可以當會計師,他們不懂得這樣地去想。我還記得小一的時候,我弄傷了腳,媽媽很擔心,她有一次在煮飯時對我說,希望我將來找到一份坐在寫字樓的工作。所以,在父母的世界裡,根本想像不到我的將來可以如何。而我也希望知道高索的父親,與我的父母的想法有何分別。但是,出乎意料之外,他的父親竟然堅定地說希望兒子能夠接受教育,不用好像他一般過著貧窮的生活,將來成為一名護士。我那一刻很感動,沒有想過父親對高索有如此確切的期望,我想要讓一個窮爸爸懂得如此去想,是透過宣明會在各個層面的教育和協助,正如你們機構名稱中的『Vision』(抱負),你們也讓孩子的父親擁有對孩子的『Vision』。」Angel對她的助養孩子有什麼期望,她說:「希望他們幸福、開心,希望他們感受到神的愛!」

除了探望助養孩子,Angel也很開心有機會與孩子畫畫和做手工,她說:「我們探訪了一間兒童中心,由於當地孩子大都沒有地方玩耍,有的會走進森林,有的則走到河裡,也有機會遇到危險。因此,宣明會開設兒童中心,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地方玩耍。而我們探訪的這個中心,是由一名牧師捐出屋前的一片空地,宣明會協助興建的。中心裡的成員當日細心地為我們簡介中心的成立、發展和遠景,母親們也坐在一旁予以支持。而當我知道這天的流程,都是這群十多歲的孩子自行預備時,我十分感動。因為我十一年來在教會當團契導師,也常常接觸到這個年齡的孩子,在我看來,生活較缺乏的孩子,自信較低,與人溝通的能力也較薄弱;但是,柬埔寨孩子明顯比香港孩子缺乏,卻非常有自信,無畏無懼。我想是因為牧師的無私奉獻、宣明會的事工,不僅給孩子一個安全地方,也從中建立了他們的自信,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帶來長遠的幫助,那是一生之久的。」

讓助人成為習慣

回港之後,Angel慎重地向兩個女兒說,希望她們可以傳承父母助養孩子的習慣,「女兒小時候,我已經向她們說要多關心別人的需要,不要單顧自己的事情,應該學習怎樣去幫助人,把助人變成習慣,不要想這是額外的事情。其實幫助別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現今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如能教導他們多些為他人設想,分散了對自己的注意力,將來有一天當他們遇上困難時,就較容易克服,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注目於自己失去了什麼和有什麼難處,抗壓能力自然較高。」Angel的身教相信兩個女兒也清楚看見,因為她確實已經將助人之事變成習慣。

我們都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習慣能與我們相伴一生。Angel選擇了幫助別人的習慣,陪伴她走過多個人生階段,一路走來增添了幸福與快樂。Angel的選擇對我們也是一種鼓勵呢!

總幹事的話

跟大家分享兩件感恩的事:第一,大女兒大學畢業了!一個階段的完成,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學畢業禮英文叫Commencement,是開始的意思......

世路思潮

七月,升中派位放榜,DSE 放榜,家長學生都忙透了。腦海中,突然浮起一堆堆沒有考試沒有童年的孩子......

專題

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不難發現父母對兒子和女兒常常有著不同的管教方法與期望,而在家庭、社會、工作和傳統觀念上,兩性亦往往各有優勢與規限......

世界之窗

每天早上,昨晚發生的事情都會在烏干達的比迪比迪四處散佈。這個世上最大的難民安置區裡沒有電台和報章,新聞只是透過口耳相傳......

苦難中同行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資料,全球因暴力、衝突或迫害而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口持續上升,包括二千五百四十萬名難民,其中逾半數是十八歲以下的兒童......

捐款何處去

尼泊爾近年一直經歷轉變,除了政權變動相對頻繁,其地理位置亦容易飽受天災侵襲,例如地震和季候風。在經濟方面,雖然尼泊爾在七年內把貧窮人口減半......

中國心

亞娟所住的村落是宣明會在河北省平泉縣最偏遠的一個項目村,村裡的婦女一直按照著「產婦沒奶或者奶水不足,就給寶寶餵奶粉」的傳統餵養嬰兒方法......

助養樂

今年,我的助養孩子長高了嗎?他最喜歡的科目有沒有改變?他又有沒有新的志願?

孩子篇

自從兩個孩子參加了宣明會在寛果地區推行的「助養兒童計劃」,父親高瑟的生活也在轉變中,他參加了儲蓄小組,學懂如何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