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烏干達
難民青年宣揚和平
每天早上,昨晚發生的事情都會在烏干達的比迪比迪四處散佈。這個世上最大的難民安置區裡沒有電台和報章,新聞只是透過口耳相傳,內容大概都是某人遇劫,那裡發生打鬥,或者是斬人、強姦等事件。
十六歲的西蒙說:「一切都是出於誤解,當人互不了解,或者意見不合時,就會訴諸武力。」十八歲的科倫思則說:「我們失去了很多同胞,很多家長。一些少女在路上被強姦,有些甚至被殺。」
西蒙和科倫思解釋著為何很多人內心帶著怨恨,是因為他們在逃離南蘇丹前,經歷了一些突如其來和難以忘懷的事情。科倫思所住的村落遇襲時,她身處學校,她很快地找到哥哥和弟弟,馬上逃跑,一跑便跑了兩星期。她憶述:「我們留下了父母。爸爸死了,只有媽媽活著。」
西蒙也憶述:「在2016年,南蘇丹的社會環境開始不穩定、不安全,我們因而逃到烏干達。那時,他們任意攻擊人。」西蒙與母親和兩個兄弟徒步走了一星期,逃離南蘇丹。
科倫思和西蒙都在一年多前到達。科倫思說:「我們抵埗時,遇到很多挑戰,例如沒有棲身之所,沒有地方睡覺,也沒有食物。」直至正式登記成為難民後,才獲得一小片土地,建造小屋。她還報讀中學,現時就讀第十一級。西蒙一家也得到土地興建棲身之所,他現時就讀第九級。雖然能夠生活於和平的國家,可以上學,並得到宣明會定期的糧食援助,但他們仍然面對各種困難。
西蒙解釋著說:「這裡很多東西都需要錢,不像在南蘇丹那樣,可以自行耕種。這裡不是我們的地方。」他又說,水源供應不穩,欠缺柴枝煮食,也為難民增添生活困難。對於南蘇丹發生的衝突,西蒙說:「如果人不懂得分辨好壞,就只剩下部落主義。」但是,西蒙、科倫思和營內的其他青年正努力消除那股張力,使暴力不再重現。西蒙說:「現在,我看到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因為參加和平會社而帶來改變。」
宣明會協助組織和平會社,培訓會員和提供物資,使會員可以舉辦活動,在難民和當地社區中宣揚和平。每星期,各個十五至五十人的小組都會舉辦聚會,參與宣明會編排的和平課程,從中學習如何促進社區和諧,在不訴諸暴力下解決衝突,並建立和平的文化。去年,超過一千三百名青年參與。
科倫思說:「我們有很多活動,例如話劇,幫助我們加深彼此了解,以及處理自己的情感。我們要放下過去發生的事情。」
西蒙說:「社區人士很需要知道甚麼是和平,以致不會再起衝突。」和平會社每月都會在社區中舉行外展活動,讓家長、青年及社區人士明白部落主義的危險性,如何避免暴力,建立更凝聚的社區,以及如何和平地解決衝突,即是西蒙口中「所有我們在和平會社中學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