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標籤:

傳遞體驗與反思—訪教師考察團葉Sir和Miss Li

撰寫︰文蘭芳

2020年走到尾聲,留給香港人的最深刻印象,恐怕就是「疫情」兩字。學生不能到學校上學,很多人不能到公司上班,朋友親人久久未能見面,絕大多數的人生活被打亂,日常生活習慣需要改變……

經常外遊的香港人,大半年困處本地,不光是沒有旅遊的機會,有時候是重要的事情沒法去辦,重要的場合不能出席。失去的不只是遊玩的樂趣,也可能是學習體驗的機會。

香港世界宣明會每年會舉辦探訪團、體驗團,讓助養者有機會與助養孩子見面,讓支持者以至廣大市民有機會認識發展中地區的實況,不同地區人民的需要,發展的成效等。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個人的耳聞目睹往往帶來深刻體會以至新的反思和行動,因此體驗活動十分重要。今年一月底的時候,「2020緬甸教師考察團」順利舉行,可說是讓今年不致交了白卷。

帶著教師的心見聞

「2020緬甸教師考察團」參加者Ernest Yip(葉Sir)說:「真想不到今年我只飛了一次。好想飛出去!」離開香港,總是一種休息;不一定是遊玩,但是接觸新環境和不同的文化,總是帶來心靈的洗滌。

葉Sir在四年內已經參加了三次香港世界宣明會舉辦的教師團。他說:「2017年是第一次,去了斯里蘭卡。當時我教書已教了一段時間,又是德育組老師,經常收到很多資訊,其中最多的是到中國內地義教那些,看到宣明會有這個團,我就報名參加。」

教育工作者最關心的總是教育。第二年教師團的目的地是尼泊爾,葉Sir說:「我是教地理的,看過有關的地質資料,難得有這個機會去看看,同時也可考察發展中國家災後的情況。」葉Sir笑說:「我們上課,根據課本講解,也會找圖片補充。我出外時就會拍攝相關照片,以真實照片放入課堂的簡報裡,學生覺得是亮點﹗啊,原來阿Sir去過這些地方。」

今年葉Sir到了緬甸,他說在這三個國家中,以發展程度來說,緬甸相對來說比較好。「幾個地方都是文化深厚。政局上斯里蘭卡和緬甸都有內亂,尼泊爾相對穩定些。我們在斯里蘭卡北面探訪了一個地方,是當年海嘯重創的地方,仍然有失蹤人口的家屬,在等待他們的消息﹗真是體現了在發展中地區,天災人禍再加上政局動盪,什麼都齊集。」葉Sir也任教通識科,「到過這些地方知識增長了,有親身體會,跟學生講到感恩、珍惜這些主題時,就有很好的例子。」

教育必須身體力行

葉Sir留意到宣明會在發展項目地區一些特別之處。「是關於家庭中與小孩子的關係,要改變家長舊有的古板方式。宣明會把很多新的方法帶入社區,我覺得那裡的小朋友是比較開心的。看來成效較明顯。」他說:「這次在緬甸,他們會邀請小朋友出來做報告,這是放手讓兒童去嘗試。之前在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的農村,都是官員職員做報告,在緬甸,他們給小孩子機會,這跟我的教學理念一致,我也是訓練學生代我宣布一些佈告事宜。」

這些旅程令葉Sir更加深思到在扶貧過程中教育的重要,他指出有三個要點:「首先是心態。三個地方接觸到的小孩子都是單純的,我覺得把小孩子教導得有單純的心,沒有那麼多雜念、誘惑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心態上他們怎樣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一些不足。第三是他們怎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到最大。」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他當然勤於自省。「在尼泊爾的學校我教小孩子寫中文『大吉大利』四個字,其實對他們是很難的,試想倒過來讓我寫他們的文字,我也不一定想學,但他們想學,於是執著他們的手教他們寫。這個過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教他們一些他們不懂得的東西,我自己又願不願意學一些我不認識的東西?」

探訪了好些貧困地區,葉Sir覺得自己有所啟發。「我一直教的學生,都是稱為band 3的學生,貧窮是一種弱勢,學生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也是弱勢。我在照顧弱勢學生方面是會花時間下去的。或許你追不上別人的進度,但要拉近距離,走得一步就是一步。到目前為止,我自己覺得要花時間在弱勢學生身上。」而在個人生活方面,「我覺得自己少了埋怨。」

去認識原來不認識的地方

資訊的確是事件和行動的起點。教師團另一位參加者李穎嫺老師(Miss Li)是第一次參加,她也是從宣明會傳來的資訊中看到有這個教師團,「我覺得頗有意義,自己也想去一些比較特別的國家,就報名了。」

她說自己沒有參與過類似活動,沒有特別的期望。「行前簡介知道要負責一些活動,我和組員預備了一場體育課給他們,讓他們玩二人三足。這次旅程最大的體會,是了解當地的文化,知識增加了。向來提到緬甸這個國家,大家不知會想到什麼,實在很難想出些什麼,現在我是可以講到一點背景、政治等等。」

Miss Li是小學教師,當然對兒童特別敏感。她說:「我覺得緬甸的小孩子比較單純、純樸,自己在小學教的是小朋友,覺得他們很不同。香港小朋友太幸福,要什麼有什麼,生活環境又好,很多東西都不會珍惜,人家給他們什麼東西,不會特別感激,而緬甸的小朋友則會用多謝的眼神看著你。」發展中地區有很多不同課題,「我在教學時講及有關的課題也會跟小朋友講解,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能聽明白,但盡量讓他們知多一點點。」

行程中他們去探訪發展項目地區,Miss Li說:「宣明會在農村教當地人養豬養雞,去改善生計,又教他們怎樣儲蓄,我覺得很好。我沒有想到原來是這樣開始發展經濟,原來計劃長達十年至十多年。聽當地員工說,起步固然很難,要持續下去也不容易。而我們去參觀的地方,都已經做得不錯,真是不容易呢。」

深入觀察受助的孩子

她留意到發展工作的深入細緻。「我們探訪了一個家庭,父親酗酒,四個兒子中大兒子找不到工作,二兒子有工作,母親負責耕種。宣明會正幫助那位父親去戒酒和找工作。每個家庭都會有問題,竟是要這樣深入去做。」

Miss Li說:「小朋友也不是都一樣的。我們探訪了一個街童中心,那裡的小朋友就跟農村的小朋友不同,眼神不一樣—怎麼說呢?—有些古惑。給他們禮物他們會搶,這是他們沒有受教育,平時生活所迫而致。」雖然如此,街童中心的小孩也有令人刮目相看之處。「有一位小朋友是首先舉手出來介紹自己的,他說昨天才來這個中心。他平日的工作是在垃圾堆中尋找可以變賣的東西拿去賣。」真是非常主動。街童中心旁邊就是有錢人住的房屋,另一邊就是他們謀生的垃圾場。「一街之隔,一邊是貧窮人,一邊是有錢人。」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常見的現象。

希望就是生命的種子

Miss Li曾寫下這樣的分享:「不知道我們這一次接觸,我可以帶給他們什麼……但如果因為我們的見面,而燃起了他們心中的希望,那就有了意義。」寫得真好。筆者請她再說明一下,她說:「我是想過這個問題:一次的見面接觸,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可能我們以後都不會相見。我反省是否只是滿足我想去幫助別人這個念頭,我覺得不是。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是個希望。有人來探訪代表有人重視自己,讓他們不要放棄自己的人生。給小朋友一個希望,就如把種子放進他們心中,不知哪一天發芽生長,這也是我們做教育工作的常打的比喻。」

希望是這樣珍貴,葉Sir和Miss Li都說他們會推介給朋友,有機會來參加這些探訪的活動。而他們自己更渴望有下次參與的機會,他們要將自己親身的體會,好好傳遞給自己的學生。等,就等疫情過去!

宣明會的話

剛過去的11月,迎來了兩次國家大選,其一是全球極度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因為這位勝出者不僅決定了美國未來四年的發展方向和對外關係,同時,亦是影響全球與......

世路思潮

「比較非洲孩子印度孩子,我們香港的孩子快樂些嗎?」朋友問。1996年放下銀行工作,加入宣明會做扶貧救災工作......

專題

今年的開學日,相信對於大部分莘莘學子來說,都是既期待又戰兢。在疫情陰霾的籠罩下,學生復課後要額外保持衛生,又要專心學習,追上學習進度,已經很困難;更甚的是有些學生將......

世界之窗

回看2020年,一場疫症讓我們被迫停下來,雖然或有所失,卻帶來了重新認識彷彿熟悉的家庭、工作以至世界的契機。 停步,如果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希望大家都在重新認識過後......

苦難中同行

水是我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的東西,除了飲用,我們生活中不少部分,包括農業、工業,以至交通和維持衛生,全部都需要用水。可以說,維持水源供應充足,是生死攸關的......

捐款何處去

雖然莫桑比克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天然資源豐富,但卻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不發達的國家,三分之二的國民仍然在鄉村地區生活和工作。除了在去年遭兩個颱風接連吹襲......

中國心

小潔的父母在廣州打拼了十數年,十二歲的她和弟弟妹妹都在廣州出生,在廣州讀書。她曾經和妹妹在湛江外婆家,度過了幾年快樂的學前生活。

孩子篇

十二歲的安吉利圖出生時患有腦癱,影響他的活動能力和姿勢,以致走路和說話也有困難,學習亦較為遲緩。儘管身體情況欠佳,但他依然是家中的開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