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香港的孩子快樂些嗎?
作者:趙煥明
「比較非洲孩子印度孩子,我們香港的孩子快樂些嗎?」朋友問。
1996年放下銀行工作,加入宣明會做扶貧救災工作。前一年,1995年大女兒出世。後一年,1997年小女兒出世。二十多年,一邊用心照顧陪伴兩個女兒成長,一邊學習與很多活在赤貧的孩子同行。貧窮世界給我很多反思,也影響我如何做父親,如何教導女兒,如何看什麼是豐盛生命。跟大家分享一些走過的路。
每年一家四口都參加
「饑饉三十」,暫時放下吃飽的權利,嘗嘗肚子空空不舒服的感覺,三十小時。
聯合國數字:全球每晚吃不飽餓着肚子上床的人超過八億,原本開始減少的數字,因着敘利亞南蘇丹等的內戰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把飢餓人口推高。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印度、北韓、蒙古、尼泊爾等,親眼見過親手摸過很多營養不良的孩子,他們長期吃不飽,一天吃兩餐或一餐,一個月也未必有一次吃肉的機會。
香港從來不缺食物,廿四小時便利店快餐店,滿街的茶餐廳飯店麵店,食物像多得我們不用珍惜,每天有三千五百噸的廚餘送到堆填區。
「爸爸,我驚我捱唔住!」不吃三十小時其實頂不舒服,特別是晚上躺下休息,肚子咕咕大聲抗議。但二十多年,每年我們都堅持了。每次完成「壯舉」後吃的那頓飯,無論是什麼,都感到美好、滿足、感恩。
* * *
「你們不返學爸爸要坐監的!」曾經多次跟女兒開玩笑。香港有十二年免費教育,十五歲前的少年人都要返學,女兒也在家附近的幼稚園、小學、中學愉快地完成學業。
聯合國數字:全球超過二億貧窮孩子沒有返學,情況最嚴重在南亞及非洲。不返學的孩子大多成為童工、街童。在印度、孟加拉、柬埔寨,孩子在工廠在食店做粗活,在垃圾山執值錢的去賣,在街上向來往車輛兜售生活品,在農田做收割搬運,……在非洲,很多女孩子走幾公里打清潔食水回家。
赤貧家庭每天想著的,不是孩子返學與否,而是如何把肚子填滿。為了鼓勵父母把孩子送去學校受教育,宣明會及世界糧食計劃署在非洲很多學校免費供應午餐,營養豐富的午餐,有些甚至有早餐,令父母覺得孩子的肚子及腦子都得到照顧。
「相對非洲很多學校,你們的學校是五星級的學校,要好好珍惜感恩。」跟女兒分享相片影片,她們猛力地點頭同意。
* * *
「你們家中有多過五對鞋的請舉手。」所有小手差不多都舉起。
參加女兒幼稚園同學的生日會,壽星仔父母請大家不要送禮物,而是夾錢去助養一個貧窮孩子。貧窮孩子除了常吃不飽外,另一個特徵是腳上沒有鞋。鞋是我們的必需品,卻是很多貧窮人的奢侈品,特別是孩子。在我們富有的城市,奢侈品不知不覺變成必需品,一個小小的身體,究竟需要多少對鞋,多少件衫,多少條褲,多少個背包手袋!?朋友搬屋,「原來我有咁多對鞋!」,「但你知唔知我老婆有多少對……?」
女兒每年農曆新年都收到很多紅封包,足夠助養一個孩子。前兩年,大女兒畢業開始工作,「爸,我想多助養一個孩子」。內心很感動。
* * *
「爸爸我哋幾時去日本?我差不多所有同學都去過!」
「爸爸我哋幾時搬屋?」
「爸爸點解我哋冇車?」
香港是一個富裕城市,而且越來越富裕。很多我們上一代晚年才有機會體驗和享受的,我們的孩子小學未畢業已經體驗過、享受過。五星級酒店自助餐、名牌書包波鞋,坐郵船坐飛機,去泰國去日本去法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多選擇,多色彩。而那些艱難的(Difficult)、骯髒的(Dirty)、危險的(Dangerous)大小事情,我們留給家傭或請別人做。我們的孩子更不能碰這些3D工作或事情。他們只能向上爬,向上流,食好些,住好些,玩好些,穿好些……還要多些,大些,快些,靚些,……。我常想:這是進步?是祝福嗎?有人說:我們城市從未如此富裕,但多數人仍十分不快樂、不滿足。
這些年,還未有機會一家人去日本走一趟,但卻有機會帶孩子去貧窮孩子的社區探訪:雲南、寧夏、柬埔寨、緬甸、孟加拉、肯尼亞等。每次對她們的唯一叮嚀:「要跟每個小朋友握手,不要怕污糟。」
主耶穌說:「多給誰,便向誰多取。」《聖經 • 路加福音12:48》祂又說:「施比受更為有福。」《聖經 • 使徒行傳20:35》
使徒保羅囑咐:「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聖經 • 提摩太前書6:7-8》
活在香港,活在富裕,為女兒祈禱,為我們香港的孩子祈禱:「少浪費,多珍惜,多感恩,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