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標籤:

兩國烽煙十年  離開是為了回來?

作者:日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喻意是樹木成長需時,但培育人才所花的時間更為長久。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成長的黃金期只有匆匆十數年。一旦錯過了,便可能會失卻很多發掘與發展潛能的機會,影響一生。而十年對於建設一個剛成立的國度可能太短,但對於破壞一個文明古國卻真的很久了。

今年,位於非洲東部的南蘇丹已經建國十年,但國內仍然是百廢待舉;而擁有全球其中兩個最古老的城市 - 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的中東古國敘利亞,內戰亦已經持續長達十年。兩國兒童在過去十年也在戰火流離中掙扎求存,侵害他們身心發展以至生命的事情,每天仍然不斷發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三月時表示:「敘利亞人民所遭遇的是本世紀全球最為嚴重的罪行之一。」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發布的報告則指出,南蘇丹三分之二的兒童急需援助,該國的兒童死亡率更為全球最高,預計十分之一的兒童活不過五歲。


烽煙十年 - 敘利亞

那些襲擊非常殘忍……我手臂斷掉時,感覺自己好像死了。現在,我用僅餘的手來搬運磚塊,幫補家計。
法迪(十五歲)

2011年三月,隨著中東發生阿拉伯之春,多個政權倒台;敘利亞亦展開大規模的和平示威,卻最終演變成政府與反對派的武裝衝突,至今已經長達十年多。在內戰後出生的四百八十萬名敘利亞兒童,他們的童年就如此在流離失所的光景中渡過了。估計自衝突爆發以來,近六千名兒童喪生或因衝突導致身體殘障。全國半數人口流離失所,包括六百二十萬人在境內流徙,約五百六十萬人成為難民,大部分棲身於鄰國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約百分之四十流離失所的人為兒童,預計在衝突中倖存的兒童,壽命亦將縮短十三年,實在令人痛心。


敘利亞10年內戰的代價

  • 經濟損失達1.2兆美元
  • 在敘利亞境內超過240萬名兒童失學
  • 近6,000名兒童遭殺害或因衝突導致身體殘障
  • 超過4,000名兒童受武裝組織招募或利用

沒有受教育最令人害怕,在一個未知的地方擁有未知的未來也是。
拿拉(十七歲)
今年初,宣明會訪問了約三百八十名十六至廿歲的敘利亞青少年,他們身處敘利亞西北部、黎巴嫩或約旦。我們希望藉此聆聽及了解他們的恐懼與夢想,並將結果記錄於Too High a Price to Pay: The Cost of Conflict for Syria’s Children報告中。受訪青少年表示他們擔憂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難以衡量衝突對學習、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可悲的是,在戰火中成長的他們認為即使衝突在此刻停止,他們並沒有信心自己具備重建敘利亞的能力。而長達十年的衝突,也令他們覺得自己無法實現夢想和幫助他們的社區。

在國內流徙和棲身敘利亞西北部的青少年指出,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年回家,但是,缺乏醫療和教育機會,卻令處身約旦和黎巴嫩的難民兒童不願返回敘利亞。其實在2019 年,每四天便有一個醫療設施受襲。而在2014至2019年期間,更有六百一十四名醫護人員死亡或受傷。另外,自2014年開始,聯合國記錄了七百次在敘利亞發生襲擊教學設施的事件。過半數身處敘利亞境內的青少年表示擔心上學時,遇上暴力侵害或炮彈攻擊。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訪青少年表示現時失學,主要是由於經濟困難,包括未能支付交通、校服和上學用品等費用。還有三成受訪青少年因疫情而輟學,以及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因此要出外工作賺錢。

一切都是未知。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不知道兩天後會怎樣,不管是回去敘利亞或離開營區。你不會事先知道。
艾米拉(十九歲)
在保護兒童方面,超過七成受訪兒童證實,由於暴力和襲擊事件激增,他們不得不逃離家園。逾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更不止一次流離失所。在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和擔憂時,約百分之四十二的青少年會尋求家人的支持,但只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女孩會與家人談及,也會尋求國際或本地非政府組織的協助。

於此報告中可見我們無法否認的殘酷現實是,這一代的敘利亞兒童和青少年已經為這一場十年仍未畫上句號的內戰,付出了沉重而無法挽回的代價。無論是否可以回去,他們確實已經痛失了學習與健康成長的黃金歲月。宣明會回應敘利亞危機的總監慕吉表示:「在敘利亞,孩子每天都挨飢受冷,心裡承受著經歷衝突帶來的創傷……五六歲的孩子可以憑聲響辨別炸彈的類型,卻因沒有受教育,而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們不可以讓他們繼續被困於暴力的循環中。」

烽煙十年 - 南蘇丹

南蘇丹由 2011 年七月立國至今,一直飽受衝突、天災和飢餓的影響。總統基爾和前任副總統馬沙爾之間的權力糾紛,在2013年引發大規模武裝衝突。儘管2015年雙方簽署了和平協定,但衝突仍未休止。持續近五年的衝突最終奪去逾五萬人的寶貴生命,數百萬人亦因而流離失所。直至2018年九月,衝突各方再次簽署和平協定,但局勢依然緊張,社會基建以至國計民生,仍然難以發展。很多南蘇丹人為了人身安全,離鄉別井,逃至鄰國烏干達、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等,成為難民,不知何日才能歸家。
直至去年二月,南蘇丹的政治僵局,才漸露曙光。總統基爾同意該國回復到2015年前的十個州的區域,釋出的善意讓反對派領袖馬沙爾願意再次擔任副總統,但暴力並未因而平息,加上不斷重現的水災、旱災和氣候變化引發的其他極端氣候事件,以及2019 冠狀病毒的入侵,進一步加劇南蘇丹的經濟及糧食危機,導致現時逾五百八十萬人正面對糧食危機。旱季將至,預計情況將持續惡化,並把更多人從危機推向緊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今年將有約一百四十萬名兒童患上嚴重營養不良,這是自 2013 年以來的最高數字。

同時,南蘇丹也是世界上失學兒童比例最高的國家。七成以上學齡兒童(約二百八十萬)失學。疫症大流行導致的學校停課,亦將迫使另外二百萬名兒童離開校園,情況令人非常憂慮。而自從學校關閉以來,女孩面對早婚、懷孕和其他形式的暴力侵害風險,亦愈來愈嚴重。
雖然自2017年十一月以來,逾三十七萬南蘇丹難民因為國家實施的和平進程而回國,但至今仍有逾一百六十萬人在境內流徙;另外逾二百二十萬人逃至鄰國,成為難民,當中包括九十多萬名滯留在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他們最迫切的需要是食物和清潔食水。宣明會早於2011年南蘇丹立國之前,已經在蘇丹南部地區為流離失所的家庭提供援助。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積極協助在南蘇丹和烏干達受影響的南蘇丹兒童、婦女及社區,工作包括:

  • 糧食援助: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向有需要的人派發糧食、糧食券或現金券;
  • 水利衛生:興建水利設施及廁所,改善流離失所者的衛生情況;
  • 生計援助:向受影響的難民和社區提供種子、農耕工具,農耕及其他生計訓練;
  • 保護兒童:設立兒童天地,為難民孩子提供安全的遊戲空間。

「無論將來是回國還是到其他國家,我只希望孩子在安全的地方和環境中成長。」數年前,在約旦的阿茲拉克難民營探訪了帶著妻兒,由敘利亞逃亡至此的阿邁,他緊皺著眉頭說出這個為人父親最簡單的願望。走過烽煙十年,流離失所的敘利亞和南蘇丹人,不論最終能否歸家,他們的下一代已經無法追回失去的光陰!

總幹事的話

九月了,回想起近兩年,與孩子走過這段不一樣的疫境學習之旅,真的一點也不容易。停課時,擔憂他追不上進度;上學去,又擔心他是否適應久違了的校園生活。

世路思潮

有些人,有些事,一生難忘,靜靜地存放在內心的一角。偶然夢見,想起,便像看見彩虹,看見繁星,看見天使。

世界之窗

雖然烏干達近年的孕產婦死亡率正在下降,但比率仍然偏高,每十萬名孕產婦當中有三百三十六人死亡。然而,對於在家分娩的態度卻正在改變。

苦難中同行

「清晨六時開始,我出外尋找任何可以吃的,但這裡太乾旱了,很難找到食物。當我走到鄰村已是九時,我想為女兒求一點水,卻看不見一個大人。村裡的小孩說......

捐款何處去

蒙古自從在三十年前經歷平穩的政權過渡後,人均生產總值增加了兩倍。但是,受到2019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打擊,蒙古的經濟出現了自九十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萎縮......

人物專訪

「我探訪過一個基層家庭,小女孩唸初小,她開心地對我說,因為成績好,媽媽那天給她吃了一塊圓形的午餐肉。而我看見媽媽在背後不禁眼泛淚光......

中國心

十二歲的小冰患有先天性白內障,自出生就無法看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父母從老家來到城市打工,她和弟弟妹妹也一起前來。到了入學年齡......

助養樂

讓孩子健康成長,從來都不容易,特別是對貧困地區的父母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我們衷心感謝每位助養者一直以愛陪伴你們的助養兒童,見證他們的成長。

孩子篇

在一個眾多孩子都夢想成為教師或上班族的小村落裡,有一個小男孩的想法與眾不同。「我想有一天成為飛行員!」十歲的傑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