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同行

標籤:

教育路上的伙伴 — 訪關淑玲校長

撰寫︰龔小明

你還記得自己兒時的夢想嗎?是當消防員、醫生、司機,還是教師?

禮賢會學校的關淑玲校長,因為受一位中學老師的啟蒙,開始夢想成為教師。而她自己也很喜歡小朋友,所以,踏入職場時,便選擇投身教育界,在一間幼稚園任教;並且,繼續進修相關課程及接受在職培訓,直至2013年轉職至禮賢會學校擔任校長至今。相約訪問的一天,學校正在停課,關校長仍然與教師們一起開會商討教務,充滿熱忱。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香港家長大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慎重地為他們挑選入讀的幼稚園,因為幼兒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啟蒙階段。關校長說:「我們學校推行的是優質的基督教全人教育,在很多課程裡,也結合了靈德育的原素,好像正在推行的『有品校園』計劃,就是貫徹著這個教育理念去推行品德教育活動,從而建立小朋友優良的品格。」

當談及幼兒是否明白品德這些大道理或較為抽象的理念,關校長說:「幼兒教育不同於中小學,以科目授課,而是採用綜合學習的模式。因此,我們是自然地將品德教育融入課程,還會結合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我們甚至會安排一些行動,例如捐獻,讓小朋友體驗去幫助人。而家長們的支持,與子女一起進行親子活動,亦有助小朋友明白何謂品德。」

對於家長認為求學到底是求分數,還是也看重品德,關校長的親身經歷是:「原來現時不少家長除了著重學業成績,選校時也會考慮學校有否推行品德教育。我曾經聽到家長說,無論子女成績多麼好,如果欠缺品德,長大後待人處事方面,都不會好的。所以,在幼兒教育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的學業成績較弱,卻能夠培養到較好的品德,相信他將來也能夠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善用社會資源

推行品德教育,除了家長的支持,關校長認為善用社會資源也很重要,「我們與宣明會都屬於基督教機構,因而有一些講座和活動,都希望邀請你們一起協助推行,不僅給小朋友新鮮的感覺,也可以配合我們接著安排的延伸教學活動,彼此互相配搭。同時,我們也認同宣明會的理念,亦與我們教導小朋友的理念一致。因此,我們一直合作多年,家長的回應也十分正面。而小朋友透過相關的捐款活動,也明白到捐獻是在幫助哪些有需要的人,並不是一個單純捐款的舉動,而是背後有所學習的。這種學習就好像一粒種子,自小栽種在小朋友的心裡面,當他們認識過、實踐過,將來也會記得捐獻是可以幫助別人,意義變得更大。」

關校長接著說:「我們邀請宣明會舉行講座,主題大都能夠配合我們的品德教育。我們善用社會資源之餘,小朋友對你們的講座,印象也十分深刻。你們的講座還會播放短片,這是學校未能提供的資源,卻能讓小朋友透過另類體驗去學習。」

宣明會多年來一直與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及大專合作推展教育活動,在幼兒教育方面,透過不同主題的講座、延伸活動,以及各項配套資源,讓幼兒了解貧困兒童的真實處境及其生命故事,建立同理心及正確價值觀,並培養他們的世界公民意識。對此,關校長認同地說:「我們也是由小朋友的自身出發,做一個『有品』的小朋友,再擴展至他的家庭,如何關愛家人,再而去到學校或社區的層面,以至整個世界。宣明會有關不同世界議題的講座及活動,也與我們的品德教育相符,例如你們的講座有關水資源,我們也有一個教導小朋友善用資源的主題,因此,資源能夠彼此配搭。」

「新年時,我們又會舉辦『一人一利是』活動,配合節日主題,教導小朋友節日不只是慶祝。除了教授傳統習俗,亦不忘藉此推行品德教育,好像按照傳統,小朋友都會收到的利是錢,應該如何運用,這正是希望擴闊小朋友的思維及認知,讓他們學會如何善用利是錢,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家長透過學校通告,了解到捐獻的目的及用途也十分支持。有些小朋友是連續五天,每天都捐出一封利是,不是一次作出行動便算了,而是充滿動力及持續地捐出利是,小朋友也很喜歡你們送出的『一人一利是』貼紙呢!此活動亦已經連續舉辦了數年,小朋友都漸漸習慣及更加明白當中的意義了。」

對小朋友的願望

從事幼兒教育多年,關校長認為「小朋友的童年一定要開心,不要因為讀書或學業成績,讓小朋友未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覺得若然如此,是十分悲慘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讓小朋友在童年時,有機會去玩耍,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建立正面的品格,這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都樂見孩子的笑臉,而在教育路上,亦感恩一直有很多伙伴,與宣明會一起並肩前行,陪伴一代又一代的香港孩子成長。

總幹事的話

自從1992年創刊以來,《世情》一直希望成為一扇窗戶,讓大家看見世界不同角落的實況。並且,凝聚大家的真情去關注有需要的孩子和家庭。

世路思潮

第一次嚐到肯尼亞的酷熱是在巴林戈。那一年,肯尼亞很多地方乾旱,巴林戈是其中一個。

專題

聯合國指出,截至2020年,全球26%的人口,相等於20億人仍然缺乏清水飲用,也未能使用沒有污染的水源。

前線工作

丹尼爾說舞蹈幫助他克服了傷痛,使他從昔日被父親遺棄的小男孩,逐漸成為一個強健和有抱負的青年。

與脆弱同行

15歲的南蘇丹女孩比芙雖然暫時避過了童婚的厄運,卻逃不過每月來月經時的痛苦經歷。

捐款何處去

2021年,全球繼續生活在疫症的陰霾下,加上氣侯變化和天災的交煎,令經濟民生大受打擊。

童看世界

我的乖孫快三歲了,近日最愛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

孩子篇

九歲的桂思來自烏干達,就讀小五,自爸爸過身後,就與任職小學教師的媽媽斯哥雅相依為命,住在一個沒有電力供應的房子...